新闻动态

小孩老是抽动?这些原因和应对方法家长必知!

发布时间:2025-10-29

“孩子最近老是眨眼、耸肩,还时不时清嗓子,是不是得了什么怪病?”不少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不自主抽动时,都会陷入焦虑。其实,这些异常表现可能是儿童抽动症的信号,了解病因和科学应对方法至关重要。

小孩老是抽动?这些原因和应对方法家长必知!

抽动症的常见诱因

儿童抽动症的成因复杂,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:

遗传因素:家族中有抽动症病史的孩子,患病风险显著增加。神经发育异常:大脑神经递质失衡(如多巴胺分泌异常)或基底神经节功能失调,可能导致运动控制障碍。心理压力:学习压力、家庭关系紧张、被过度责备等,可能通过影响神经递质分泌诱发抽动。感染与免疫:链球菌感染后可能引发自身免疫反应,攻击神经系统导致抽动。环境刺激:长期接触电子产品、含铅玩具或二手烟,可能加重症状。

典型症状需警惕

抽动症主要表现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:

运动性抽动:早期多为面部动作,如频繁眨眼、皱眉、努嘴;随着病情进展,可能发展为摇头、耸肩、甩手、踢腿等肢体动作。发声性抽动:表现为清嗓、咳嗽、吸鼻等异常声音,严重时可能重复单词、模仿他人语言或突然喊叫。感觉性先兆:约半数患儿在抽动前会感到眼部干涩、喉咙发痒等不适,通过抽动缓解不适感。

小孩老是抽动?这些原因和应对方法家长必知!

科学应对三步走

及时就医评估:若症状持续超过1个月且无感染迹象,需到儿科或神经内科就诊,通过脑电图、血生化等检查排除其他疾病。综合治疗:药物治疗:中重度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硫必利片、阿立哌唑口崩片等药物。心理干预:通过习惯逆转训练、认知行为治疗等改善症状,家长需避免过度关注抽动行为。生活方式调整:保证每日10小时睡眠,减少咖啡因摄入,适当补充镁元素(如香蕉、坚果),每天进行30分钟规律运动。家庭与学校协作:家长需记录症状变化,学校应减少课业压力,共同为孩子创造宽松环境。

儿童抽动症并非“坏习惯”,而是需要科学干预的神经精神障碍。家长若发现孩子出现异常抽动,切勿拖延或自行用药,及时就医、系统治疗才是关键!

健康精选



精品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