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作用:抽动症需与癫痫鉴别,脑电图可捕捉大脑异常放电。若出现棘波、尖波等癫痫样波形,需优先治疗癫痫;若为非特异性慢波增多,则支持抽动症诊断。
案例:8岁男孩频繁甩头,脑电图显示右侧颞叶棘波,最终确诊为癫痫伴抽动症状,调整抗癫痫药物后症状缓解。
核心作用:排除肿瘤、脑血管畸形等器质性疾病。抽动症患者中,约5%存在基底节区体积缩小或信号异常,MRI可精准定位病变。
数据:北京儿童医院研究显示,头颅MRI异常的抽动症患儿中,60%合并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(ADHD)。
核心检查:
铜蓝蛋白:排除肝豆状核变性(铜代谢障碍疾病,表现为肢体震颤、肌张力增高);25羟维生素D:维生素D缺乏可能诱发抽动,我国儿童缺乏率达30%;抗链球菌溶血素O(ASO):链球菌感染可能引发自身免疫反应,导致抽动症状。
核心作用:通过评估运动抽动(眨眼、耸肩)和发声抽动(清嗓、尖叫)的频率、强度及对生活的影响,划分轻度、中度、重度三级。
案例:10岁女孩因抽动症被同学嘲笑,量表评估为重度,结合心理干预后,3个月内社交功能显著改善。
核心检查:
智力测验:排除智力低下导致的行为异常;焦虑/抑郁量表:抽动症患儿中,40%合并焦虑,25%合并抑郁;ADHD筛查:约50%抽动症患儿共患多动症。家长行动指南:
结语:抽动症检查不是“大撒网”,精准排查才能少走弯路!转发这篇文章,让更多家长掌握科学检查方法,用专业守护孩子健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