遗尿症

儿童尿床如何治疗

发布时间:2025-04-22

儿童尿床(遗尿症)的治疗方案

一、定义与诊断标准

遗尿症定义:5岁以上儿童,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,持续3个月以上。分型:原发性遗尿症:从未建立持续6个月以上的夜间膀胱控制。继发性遗尿症:曾建立夜间膀胱控制后再次出现尿床。

二、治疗原则

阶梯式治疗:基础干预(生活方式调整)。行为疗法(膀胱训练、报警器)。药物治疗(去氨加压素、抗胆碱能药物)。中医辅助治疗(针灸、中药)。严重病例:联合治疗或转诊专科。

三、基础干预(必选)

排尿习惯:睡前2小时限水,睡前排尿。作息规律:固定起床和入睡时间,避免熬夜。如厕训练:白天定时排尿(每2-3小时),避免憋尿。饮食调整:减少含咖啡因饮料(茶、可乐)、辛辣食物。

四、行为疗法(一线治疗)

方法原理操作要点膀胱训练扩大膀胱容量,增强控制力白天延长排尿间隔(如从1小时延长至2小时),记录排尿日记。遗尿报警器条件反射训练夜间尿床时发出警报唤醒儿童,持续使用至连续14天无尿床。奖励机制正向强化设定“干床天数”目标,达标后给予奖励(如贴纸、小礼物)。

五、药物治疗(二线治疗)

去氨加压素(弥凝):作用:减少夜间尿量。用法:睡前口服0.1-0.2mg,疗程3-6个月。注意事项:用药期间需限水,定期监测血钠。抗胆碱能药物:适用人群: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(OAB)的儿童。药物:奥昔布宁、托特罗定。三环类抗抑郁药:如丙米嗪:用于难治性病例,但需警惕心脏毒性。

六、中医治疗(辅助手段)

针灸:取关元、中极、三阴交等穴位。中药:肾气不足型:缩泉丸加减。脾肺气虚型:补中益气汤加减。推拿:揉丹田、摩腹、按揉足三里。

七、特殊情况处理

合并便秘:优先治疗便秘,可辅助使用乳果糖。心理因素:家庭冲突、学校压力等需心理干预。隐性脊柱裂:需神经外科评估,必要时手术治疗。

八、何时需转诊专科?

年龄>7岁,基础干预无效。尿床伴随日间症状:尿频、尿急、尿痛。合并神经系统症状:步态异常、下肢无力。家族史阳性:父母有遗尿症史。

九、家长需知的误区

“尿床是懒惰或故意行为”:错误:遗尿症与心理无关,需避免责备。“药物会成瘾”:错误:去氨加压素无成瘾性,但需遵医嘱停药。“长大后自然会好”:错误:5%的儿童遗尿症可持续至成年,需早期干预。

十、治疗流程图

1. 基础干预(生活方式调整)↓2. 行为疗法(膀胱训练+报警器)↓3. 药物治疗(去氨加压素)↓4. 中医辅助治疗↓5. 转诊专科(神经内科、泌尿外科)

十一、总结

核心原则:“基础干预+行为疗法+个体化治疗”。家长需知:遗尿症需长期管理,治疗周期3-6个月。避免惩罚,建立积极家庭氛围。定期复诊,评估治疗效果。

关键行动:若孩子持续尿床,建议至三甲医院儿科或儿童泌尿外科就诊,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。


健康精选



精品推荐